前言:9月1日晚,Valve终于正式宣布将CS2过渡到MR12——在该系统中,半场将进行12回合,而不是15回合。即使是不太沉浸于FPS游戏中的玩家也意识到,减少游戏时间有喜有忧,而职业选手和普通玩家将不得不应对这些调整和问题。不过整体而言,积极评价依旧多于负面批判。
今天,我们不妨来看看12回合半场制究竟会给CS赛事带来什么改变。
赛事更激烈:决赛熬老头将成过去
从半场15回合到半场12回合,最直观的变化自然是场次变少了,每一分都显得更为重要了。V社官方给出的理由也是如此:
“在过去十年间,我们一直在对竞技和武器进行平衡,旨在减少CS赛事中无争议的回合数。在这些改动下,激烈的比赛可以在更少的回合中进行。更短的比赛意味着选手可以打得更为频繁。因此对于CS2我们引入MR12,常规赛最多24回合,平局下加时赛最多六个回合。MR12适用于优先、竞技和Major。”
放到CS的赛事中,影响最大的还是采用bo5赛制的总决赛。赛事的BO5总决赛一直以来都是CSer激烈辩论和讨论的主题。
一些人坚持认为,这类比赛是对电子竞技选手耐力的考验。另一些人则表示观看这类比赛需要很多时间:即使在周末,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为一场BO5比赛分配四五个小时。在这我自己也要承认经常错过BO5的前两张地图,因为我根本看不到这两张图的意义。如果大比分是1:1,那么我可以看一场漂亮的BO3。如果比分是2:0,那么我只能祈求翻盘或者相当于看一场BO1。
此前,一些分析师已经表示在切换为MR12时,CS2赛场上的BO3比赛可以减少25-40分钟,节省大量的时间。
毫无疑问,职业赛场上有很多比赛都赏心悦目,交战双方在比赛中各有来回,频现高光。但是不要忘记在T2赛场上的队伍们,有时他们不得不连续打两场甚至三场比赛。现在,职业选手将有更多的精力来研究最后一张地图,为我们提供精彩壮观的决赛。2017 震中杯或2022 IEM 科隆站决赛将花费更少的时间。
除了总决赛之外,由于MR12赛制会导致比赛整体时间的缩短,有可能间接促使更多的CS赛事采取BO3的赛制而非BO1,这样运气成分就更少了。因为BO1有很强的不确定性,一张图定胜负的情况下更容易出现爆冷的情况。
手枪局分量加重:经济系统急需变动
追根溯源的话,早在遥远的20世纪90年代,CS就曾经采用过MR12的赛制,那时候还是CS1.5的时期。MR15赛制的首秀是2004年才举行的Nollelva数字赛事。在此之前,职业队打的是优先13分获胜的比赛。CS2中的MR12可以被视为一种对起源的回归和对传统的致敬。
而当时CS放弃MR12赛制也是有原因的,因为根据当时的经济系统,一旦进入ECO局是真的ECO,战术和枪械都不支持混起,所以一旦ECO基本上要两局,这就导致MR12的长枪局太少,观赛体验很差。
放到这次的CS2中,虽然如今经济系统和当时已经有了改变,但还是很有可能面临类似的局面。
如今更新后,“手枪局”将占据比在CS:GO中更重的分量。而强起局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模样。
简单来说,在输掉手枪局来到第二回合是,ECO和强起之间的选择将更加重要。在强起后输掉一回合,尤其是第二个回合,将会非常致命。
计算经济如果失误,那么问题也会更加严重。每个回合的比赛都至关重要,比赛的激烈程度会大大提升。如果你丢掉了手枪局,并且在第二个回合的强起局失败,那么你必然会迎来纯ECO局,开局0-3不可避免。这已经是半场的1/4了!
目前,根据ThourCS最新展示的游戏界面显示,CS2在最新版本游戏中已经加入了MR12模式,在游戏计分面板上,可以清楚的看到,代表游戏胜利的奖杯出现在12分后面的位置,这也就意味着拿到13分的队伍将会获得比赛的胜利。
但是ThourCS在最新动态里表示:“竞技模式记分牌显示第13轮获胜,半场一共12轮。MR12已经来了,但尚未发现经济系统有所变化。”
职业赛场不会因MR12而沦陷
目前社区的主要担心论调来自于那些刚接触CS的玩家。不过MR12可能引起的“问题”并没有那么难解决。长期以来,手枪局一直是任何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因为在某些情况下,它们可以为你的战队提供4-5个回合的优势。然而,地图数的减少会影响普通玩家每回合的战斗欲望。
MR12的到来需要每个人的适应:你必须更加认真地对待手枪局,并密切关注对手的经济状况。不管你喜不喜欢,这样的更新正是社区对Valve的要求(尽管是无意识的),因为2023年CS:GO中短比赛的流行程度已经大大提高,几乎赶上了标准模式。
目前,我们还需要给予CS2一点时间,让我们具体看到MR12系统的运行,才能对这一赛制优劣有所定夺。
内容参考:5Eplay
1、一定的薪资和稿费;
2、接触、采访业内大咖、明星的机会;
3、参加、参访国内外大型赛事的机会;
4、专业的编辑、记者辅导,并在合适的条件下优先录用成为正式编辑;
5、灵活的工作时间、宽松的工作氛围。可选择在家办公或来办公室一起办公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