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

    以编辑的身份参与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比赛中

    2024.02.12 | admin | 67次围观

      "足球诗人"贺炜:从理工男到金牌足球评论员,他开口便是诗意人生

      2022年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中,从场馆到观众,再到卡塔尔路面上接送球迷们的大巴车,中国元素随处可见,因此被大家戏谑为:"除了球队没来,其他的都来了"。

      

      尽管对于中国男子足球球队争议颇大,但中国的球迷们对于世界杯依旧十分关注,其中对于希望由谁来解说世界杯决赛,早在世界杯前就罕见地达成了共识,

      答案就是来自湖北的足球解说员--贺炜。

      而贺炜正式踏入中国球迷们的视野,还没有多久。

      2010年南非举办的第十九届世界杯中,伴随着《wakawaka》的歌曲声,贺炜在国内的足球论坛上火了,他被球迷们亲切地称为足球诗人、吟游诗人等颇具诗意的昵称。

      

      这一年,贺炜为激昂热烈的足球赛场增添了些许诗意,作为黄健翔的徒弟,他的解说在热情之余更有着汉语独有的韵味和意趣。

      在他口中的赛场,除了有着球员之间力量、速度与智慧,再加上一点点运气之间的碰撞,更有着每个队员、球队乃至国家背后的悲伤与欢喜。

      他也总是能以最精炼却又韵味十足的话语,概括场上的情形,即使是足球新手,听了贺炜的解说,也能够明白运动员的某个举动代表了什么,又为何值得欢呼。

      譬如在当时的南非世界杯中,加纳与乌拉圭的比赛,当球员阿皮亚点球罚中的时候,贺炜激动地喊着:"勺子点球!时隔四十年之后,乌拉圭队再次进入世界杯的四强!如此残酷的时刻,用如此轻巧的方式结束。这就是足球!如此紧张、千钧一发的时刻,最后以一个轻描淡写、四两拨千斤的勺子点球而结束!"

      

      不足一百字,就能让你立刻明白,这粒点球罚中的意义,为什么会彰显了足球的魅力,又为什么会让球迷们在不知不觉间泪流满面。

      回首贺炜的解说史,几乎从一开始就写着"精彩纷呈"四个字。作为一名理科生出身的贺炜,为何如此文采飞扬,用词灵活饱富诗意,他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呢?

      从理科男到足球刊物资料库的"扫地僧"

      1980年,贺炜出生于湖北省竹山县,高考时成绩本就不错的他顺利考入了海军工程大学。

      作为全军重点建设的五所军校之一的院校,从师资力量再到校内建设等等,海军大都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强校,考入这所学校已经属于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。

      

      在海军大IT专业就读的贺炜,是个不折不扣的理工男,像学校里大多数喜爱足球的男生一样,一遇到国际性的足球比赛就会两眼放光,对于各个球队的当家球员如数家珍,更期待着中国足球能够真正挺起胸膛。

      如果按照这样的成长轨迹继续下去,那么或许他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工程师,用手中的电脑为国家未来添砖加瓦。

      2001年,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,贺炜参加了央视举办的《挑战主持人》比赛,而在这次比赛中,他见到了之前在电视上才能见到的足球解说员刘建宏、黄健翔,与其说是偶像,更不如说是在无数个熬夜看球赛的夜晚里,陪伴贺炜一起哭、一起笑的好友。

      

      而贺炜对于球赛的理解力和表达能力,也让刘建宏对他竖起了大拇指,中国球坛解说领域里还没有像贺炜这种带着书卷气息的解说,虽然目前还稍显稚嫩,但想要撑起一面大旗也只是时间问题。

      第二年,贺炜正式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,但此时的他只能在幕后工作,以编辑的身份参与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比赛中。

     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,从足球集锦的配音,再到西班牙比赛的评论员,贺炜离自己向往的解说员身份越来越近了,但始终差了一点机遇和运气。

      此时的他,主要工作是待在央视的资料库整理资料,却也没有气馁,用他的话来说,自己就像在少林藏经阁扫地的扫地僧,而掌握这些资料库里的珍贵资料或许在未来就是他厚积薄发的本钱。

      

      虽是自嘲,但也不难看出贺炜的志向,扫地僧日常打扫寺院的卫生,在人群中平平无奇,但实际上是个不世出的绝世高手,一旦出手就会一鸣惊人。

    以编辑的身份参与到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比赛中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